网站首页 协会概况 协会工作 通知公告 党建工作 行业信息 研究荟萃
广联达科技公司为推动城市轨道工程智能化管控作贡献
时间:2024-07-15 作者:广联达科技公司 闫玉龙 李瑞雪 来源:重庆市市政工程协会秘书处

  一、项目概况

 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惠州管片厂位于惠州市小金口地块,占地总面积约268亩,土地性质为铁路用地;该管片厂一期规划用地130.8亩,二期规划用地137.2亩;现中铁四局公路箱梁预制厂占地使用196.2亩;目前,该管片厂建成面积约71.8亩;按照功能区分为管片生产车间、混凝土拌和区、水养区、存放区以及办公区等区域:管片生产车间占地面积6600㎡,配置1条固定窑管片预制流水线,模具配置6套,产能12环/天;钢筋加工区占地3319㎡,分为钢筋制作加工、半成品存放及钢筋笼绑扎等区域;拌和区配置2台HZS180型混凝土拌和站(1台作为备用),设置8个砂石料仓,占地面积6040.42m2/,满足混凝土正常生产8天的使用量;水养区占地面积4552.8㎡,设置7个独立水养池,双层侧立水养,可同时水养139环管片,满足7天水养要求;存放区占地面积8275.06㎡,采用双层侧立存放,场地合计可储存380环管片。

  (一)项目创新性。

  中铁二局集团城通公司,具有丰富的传统管片生产经验,结合当前的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,惠州管片厂采用了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线,借助RFID技术和二维码技术,对管片进行唯一标识,实现生产、质检、物流等环节的精准管理。通过借助BIM+IOT技术、云计算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实时采集、分析和处理,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视化、可追溯化。

  生产工艺优化:为了提高效率,项目采用环形生产线,混凝土方面采用搅拌机+布料机运送混凝土提高效率,过程管理方面采用AI摄像头自动记录工序信息,养护方面采用蒸养+水养的方式,既提升了模板的周转效率;同时,提升了生产效率。为此,惠州管片厂在创新应用方面可能涵盖了智能化生产线、智能化管理、技术创新,以及产能提升与高效管理等多个方面。这些创新应用将有助于提高管片厂的生产效率、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。

  (二)项目难点。

  在惠州管片厂项目的实施中面临着一系列难点,这些难点不仅涵盖了技术、管理、资源配置等方面,还涉及到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多个关键环节。

  技术难题。管片生产技术的精确性要求,惠州管片厂负责生产的管片数量庞大,并且需要高精度的技术控制,以确保每1块管片的尺寸、质量均符合严格的工程标准;生产线的优化配置,生产车间设置了先进的集成独立窑生产线,采用了“1+2+12”生产模式。如何优化生产流程、提高生产效率,是项目的一大难点。

  质量控制。管片质量的严格标准,管片作为铁路隧道建设的关键组件,其质量直接关系到铁路的安全运行;因此,如何严格控制管片质量,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所在;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,建立并执行一套全面的质量监控体系,确保从原材料检验到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能达到高标准,是项目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。

  进度管理。紧张的工期要求,面对项目剩余工程工期紧、任务重的情况,如何合理安排生产进度,压缩工序衔接时间,是项目进度控制中的一大挑战。

  人员情况。面对紧急的工期,难免人员会紧缺,项目想要在产线上节约人员投入,从而提升产线的自动化;为此,惠州管片厂项目的智慧指挥中心的成功实施,通过科学的项目管理、创新的技术应用、严格的质量控制和高效的资源配置,并将能够在惠州管片厂项目上实现优质、高效、安全的生产目标,为深圳至深汕合作区铁路的建设贡献力量。

  (三)项目目标。

  智能化生产:该管片厂将致力于打造国内最先进的智能化管片预制厂。通过设置1条先进的集成独立窑生产线,流水线采用“1+2+12”的生产模式,包括原材料堆放区、钢筋加工区、浇筑区、静停区和蒸养区等,确保生产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。

  标准化管理:实施目标是建立严格的标准管理体系,确保每1个环节都符合高标准的要求。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将进行严格控制,以保证管片的质量达到相关标准。

  专业化操作:项目将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技术人才,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,以确保专业化的操作和管理;同时,通过培训和引进高技能人员来提高整体项目的执行力。

  高效任务完成:惠州管片厂面对工期紧、任务重的情况,项目部将科学安排生产进度,压缩工序衔接时间,确保优质高效完成任务。

  环保节能:在生产过程中,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,比如废弃物的处理、噪音控制等,以实现绿色生产和环境保护的目标。

  综上所述,惠州管片厂的实施目标不仅关注于技术和生产能力的提升,还包括了质量管理、环境保护以及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,力求打造1个现代化、高效率、高标准的生产示范基地。

  二、项目应用,具体内容

  惠州管片厂的智能化应用内容涉及多个方面,通过这些智能化系统的应用,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,还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和环保节能的目标。

  (一)智慧管片系统。惠州管片厂数字管理中心,该系统是智慧管片管理系统的核心,负责显示各类图像及数据、网络节点汇总和数据存储中心。它最大化地实现了资源的相互调用、分发和共享,提高了管理效率。

  (二)管片生产管理。利用RFID技术记录管片的浇注时间、蒸养时间,并实时显示当前浇注管片的型号和所用的模板;生产工序由AI算法进行自动记录,系统自动统计当日、当周、当月及累计的管片生产数量,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。

  (三)蒸养养护管理。为提升生产效率,项目采用蒸汽养护来加速混凝土管片的硬化和强度提升,配合现场的iot设备准确记录蒸养窑中升温区、恒温区、降温区的温度,与生产出的混凝土强度进行实验,调整出一套标准的蒸养温度和时间,平台实时监管整个养生过程。

  (四)水养技术管理。为保证生产质量,项目采用智能水养技术,水养过程将管片浸泡在水中,通过iot回传数据实时监测不同点位的水温,及时进行水的循环或增补,确保确保管片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。

  (五)智能视频监控。通过全场视频监控,可在指挥中心全方位管理管片厂的每个角落,并配合安全识别算法,能够将人的不安全行为、物的不安全状态进行监控,发现异常自动抓拍预警,安全部通过记录对队伍进行专项教育,提升人员安全意识。

  (六)项目人员管理。惠州管片厂在人员管理方面,项目所有人员实现全登记,过程进行考勤管理,并对每天上班的人员反推施工进度保障,这也为后续的工资发放,避免恶意讨薪打下基础。

  (七)堆场管理系统。准确显示管片存放位置、存放数量和可发货数量,并对每天的发货量和累计发货量进行管理;同时,配备了视频画面,可对堆场实时状况进行查看。

  综上所述,惠州管片厂的智能化应用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,提供大数据分析和建筑信息模型(BIM)分析功能,协助过程管理、决策分析和作业调度,提升了管片质量管理的精细化水平。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,还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和环保节能的目标。通过不断优化和创新智能化技术,惠州管片厂有望成为行业标杆,为推动城市轨道工程智能化管控作出重要贡献。

  三、应用效果

  总结惠州智慧管片厂应用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,还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和环保节能的目标。

  一是智能化生产。利用大数据、BIM、5G等信息化技术,提升了管片质量管理的精细化水平,增强了过程管理、决策分析和作业调度的能力;通过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控制系统,惠州管片厂实现了管片生产的高效化和精确化;智能蒸养系统采用先进的温度控制器,确保了混凝土管片的高质量养护;水养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了养护过程的精准控制,提高了管片的耐久性和强度。

  二是标准化管理。严格的标准管理体系确保了每个环节都符合高标准要求,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控制;构建了信息化管理系统,实现了生产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共享,提升了管理透明度和效率。

  三是专业化操作。通过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技术人才,提升了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,确保了专业化的操作和管理。

  四是高效化完成。惠州管片厂在面临工期紧、任务重的情况下,科学安排生产进度,压缩工序衔接时间,确保了优质高效完成任务。

  五是安全化生产。通过AI自动识别,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,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应急预案,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。

重庆市市政工程协会 版权所有渝ICP备14007205号-1

地址: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支路2号邮编:400015电话:023-63781246传真:023-63854355

http://www.cqsz.org.cnE-mail:szgcxh@163 网站制作: 红杉软件